中秋将至,正值菊黄蟹肥之时,阳澄湖大闸蟹开始热销。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阳澄湖这个最具品牌效应的大闸蟹产地中,温商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温州人史海燕注册的阿庆嫂大闸蟹养殖有限公司经营阳澄湖核心养殖区,拥有最大的围网养殖基地已有三年,每年产出大闸蟹高达十多万斤。
据了解,史海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从永强起步养蟹,后来转战上海崇明岛、洞庭湖、洪泽湖、太湖……蟹场从几亩到数百亩,养殖范围从蟹苗到大蟹,销售方式从外贸到自创品牌。据介绍,在洞庭湖,她曾遭遇过蟹场不断被偷的厄运,最终无奈撤出;在洪泽湖,她经历过台风、遇过两次大旱,令她记忆犹新的是大旱中,为了保产,在蟹场里两头筑坝,动用20台抽水机不断往其中送水的场景。她说:“中国的五大湖里,我们只有巢湖没试过。”
2009年,史海燕再次“转湖”。因为曾和她有过业务往来的上市公司太湖股份的一名高管,从阳澄湖向她发来邀请。对于史海燕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机遇。阳澄湖处于大闸蟹产业链金字塔的顶端,但其对外来者的排斥使她多年来一直不得其门而入。2007年底,太湖股份成功控股阳澄湖大闸蟹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拥有阳澄湖中接近三分之一的养殖水面。该公司希望寻找一个与阳澄湖当地没有什么利益纠葛的第三方来经营养殖场,与他们合作多年且技术过硬的史海燕便成了最佳人选。
2009年,史海燕与阳澄湖股份签约,以一种近似“承包”的方式获得其8500亩的经营权。史海燕提供技术与人力,阳澄湖股份提供场所,再按约定的比例对产出进行分成,这里成了双方共同的养殖基地。根据协议,她同时也被允许使用阳澄湖股份旗下“阳澄湖”品牌的使用权。但她却说,要做一个自己的品牌。于是注册了自有品牌“湖八鲜”。
据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介绍,目前阳澄湖最核心的围网养殖面积约为3.2万亩,今年大闸蟹总产量预计为440万斤(2200吨)。史海燕很自信地说,我们这里就是最大的围网养殖区。
阳澄湖大闸蟹在市场的“横行”,使史海燕几乎不用考虑销售的事情。湖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每一年秋天,都会有香港、东南亚的商人主动上门看蟹下单,价格基本可以保证在100多元1斤。个头有所不足的蟹同样在当地有人收购,进入农贸市场。在市场上诸多的大闸蟹品牌中,“湖八鲜”品牌虽并不算起眼,销售模式也是目前市场上正流行的蟹券结合实体店与网络营销的形式。但史海燕却很自信,她说,现在只是对市场的一种探路,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
|